诛九族
一、诛九族是哪九族
诛九族来自秦变法后的夷三族法。“九族”指亲属。“九族”是上自高祖、下至玄孙,即玄孙、曾孙、仍孙(古时称从本身下数第八世孙为仍孙)、子、身、父、祖父、曾祖父、高祖父;一说是父族四、母族三、妻族二,父族四是指姑之子(姑姑的子女)、姊妹之子(外甥)、女儿之子(外孙)、己之同族(父母、兄弟、姐妹、儿女);母族三是指母之父(外祖父)、母之母(外祖母)、从母之子(姨姨的子女);妻族二是指岳父、岳母。
“九族”一说的出现,与古代社会的刑法制度有很大关系。古代社会实行残酷的株连法,一人犯法,尤其是犯大法,往往要被灭“九族”,即“株连九族”。随着时代的变迁,今日“九族”之意有了很大变化,其亲属之意已经淡出,变成了对与之有关的一切人的泛称。
二、诛九族的说法
株连九族是古代刑罚族诛的一种,从古代族诛的实际情况看古代九族应包括父族四、母族三、妻族二。(这里的族人指直系亲属和配偶)
说法一
1、父族四:指自己一族。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一家、出嫁的姐妹及外甥一家、出嫁的女儿及外孙一家。
2、母族三:是指外祖父一家、外祖母的娘家、姨母及其儿子一家。
3、妻族二:是指岳父的一家、岳母的娘家。
说法二
中国古代「抄家」和「灭族」经常是伴随使用的,目的在斩草除根--完全除去复仇的实力和人脉。少康中兴「有田一成,有众一旅」就是除之不尽的后果,伍子胥与吴伐楚是灭族不彻底的结果。因此,秦始皇开始有「族诛」的酷法,先是「夷三族」,后代越来越残酷,由三族、五族到九族--父三族、母三族、妻三族。
我们将九族(五服)又分为、一族(一服)、三族(二服)、五族(三服)、七族(四服)、九族(五服)。出九族(出五服)。
我们又把亲戚分为,本家(我家)、姻家/亲家(老婆、妈妈的娘家)、三姻家(丈母娘、姥姥的娘家)、四姻家(姥丈母娘、太姥姥的娘家)、五姻家(姥丈母娘、太姥姥的姥姥家)。
诛九族就是光诛九族以内的亲戚、姻亲戚。所以根据自己本家的远近,有的姻九族就不用诛连了。比如姨父、舅母的父母、兄弟、兄姊、弟妹、侄男、侄妇就不用诛连了。
以男性的角度:
父族四是指:株连父族上下4代。也就是父九族。
母族三是指:株连母族上下3代。也就是母七族。
妻族二是指:株连妻族上下2代。也就是妻五族。
从女性的角度:
父族四是指夫族四:株连夫族上下4代。也就是夫九族。
母族三是指父族三:株连父族上下3代。也就是父七族。
妻族二是指母族二:株连母族上下2代。也就是母五族。
三、诛九族的起源
问泉那得血如许?为有源头屠伯来。“株连九族”,谁为始作俑者?谁又继承衣钵?对此,略予考证,想来决不是多余的。这要从族刑说起。何谓族刑?一人犯罪,诛及家族,甚至整个宗族都被消灭,这就叫做族刑。秦始皇在下令焚书坑儒时曾谓“以古非今者族”,此“族”不是别的,正是灭族。当然,族刑的发明权,也并不属于秦始皇;《史记李斯传》:“父子相哭,而夷三族。”李斯这位宰相的三族,都惨死于秦二世的屠刀之下。
秦王朝的刑法,不仅有诛三族,而且还实施商鞅发明的“连坐”,一人犯法,株连无已,以致由诛三族发展到诛七族。请看事实:《文选》卷39:邹阳上书有谓:“荆轲湛七族”。看来,刺杀秦始皇未遂的荆轲,其七族之人都被秦始皇开刀问斩了。何谓七族?《史记邹阳传索引》渭:父之姓,姑之子,姊妹之子,女之子,母之姓,从子及妻父母,凡七族也。诛九族是指哪九族?株连之广,骇人听闻。
但是,江山更有暴君出,仅诛七族岂甘休?隋炀帝比秦始皇更残暴,竟发明了“株连九族”!清初学者刘继庄谓:(诛)九族始于隋炀帝”。这是事实。《唐六典注》:炀帝“末年严刻,生杀任情,不复依例。杨玄感反,诛九族,复行轘 裂枭首,磔而射之。”好一个“生杀任情,不复依例”!这寥寥八字,不仅活脱脱地勾画出隋炀帝狰狞的嘴脸,而且也透露了历史上那些封建暴君“口含天宪”,朕即是法的真相。
对于封建独裁者来说,成文法不过是幌子,出口即令、“生杀任情”的不成文法,才是其法的本质。不是吗?隋炀帝即位初年,也曾颁布过《大业律》,但这不过是装潢门面而已。随着阶级矛盾的激化,民不堪命,铤而走险,奋起反抗,结果又怎么样?《大业律》完全抛弃了,“株连九族”之类不成文法,伴着豺吼狼嗥来了!